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直播

图片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正文
教育教学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吴锋团队:新时代新需求牵引,管工文理融合,塑锻一流工业工程人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11-12 09:04 浏览量:

成果名称:新时代新需求牵引,管工文理融合,塑锻一流工业工程人才探索与实践

成果主要完成人:吴锋、苏秦、李刚、汪应洛、刘树林、贾涛、张盛浩、高杰、刘雅、杨臻、李健、何正文、肖忠东、孙新宇、孙健红

该成果有效解决了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主要关注专业能力培养,对“为谁育人”关注不足、 学科分立导致多科知识融合难、学生适应产业变革,解决跨界问题实战能力弱、对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实战支持不足的问题。以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力教授为组长的专家委员会一致认定:团队在12年教学实践中,在44项教改获奖项目基础上,提出了“管工文理交融,思政全域贯通,实践需求引领”专业改革指导思想,构建了“立德树人为魂、多科融合为体、创新实战为根,无界学习为路”四位一体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建成了国家级教学团队,所在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点;建成了2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国家级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相关工作对全国工业工程专业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提出的培养模式针对性强,可复制,可推广。鉴定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指导思想明确,理念先进,特色突出,创新性强、成果丰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研究团队累计组织专题讲座与培训14次、全国性会议5次,在会上做了主题报告,推广了教学经验。其中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模式、教学计划及课程建设得到20多所大学高度认可。这项成果的意义在于给出了工业工程专业在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情况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团队在吴锋教授引领下,针对目前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把握教学痛点 梳理关键问题,构建基于多科知识融通的课程与知识体系。团队深入调研产业需求,提出“产业需求驱动→系统思维统领→管工文理融通→创新实战贯通”的工业工程课程与知识体系重构路径;以问题驱动构建专业知识图谱,形成多科融通的知识体系,构建“问题牵引+知识融合+实践转化”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强化数智赋能与专业课程融合。结合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等国家重大需求,将服务国家需求理念全域贯通到知识、课程与创新实践体系中。在育人全过程坚持课程思政入心入脑建成7门国家及省级金课支撑的专业主干课,主编国家规划教材8部,获省级优秀教材奖3部。

打造需求引领的创新实战与创新能力转化体系。团队提出“知识融合→能力转化→服务社会”的产教融合新机制,基于15家企业和110位校外导师打造创新实战平台;长期深入企业以提案改善服务社会,取得突出成绩。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课3门,直接服务企业50余家。

创建个性化学习与创新实战支持机制。团队构建基于融媒体与校内外资源整合的个性学习与实战支持机制,基于AI构建面向育人全过程精准化、个性化激励与支持机制,显著激发自主学习热情,提升创新实战能力。

改革方案历经12年的实施和持续完善,形成典型示范和行业引领效应。获得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培养了一批产学研界高度认可的优秀毕业生。打造了由院士引领,1名教育部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2名宝钢优秀教师奖,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2名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8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及100余名知名企业专家教授组成的师资团队。构建了由2门国家级精品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为骨干的一流课程体系。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在教学研究和本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教改论文5篇。

传统基于学科分立的知识与课程体系,难以满足跨界产业融合下的“人文+工程+管理”为一体的复杂问题解决。学生发展与国家需求结合不足,服务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的主动性不足。传统基于模块化知识的学习模式,难以实现跨界融合下的多科知识融合到实战能力的转化与创新,学生适应产业变革的能力不足。以课堂面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对全域全过程育人的资源支持不足,亟需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创新实战的全方位资源支持。

该项成果面向产业融合趋势与新技术革命,重构形成了“管工文理融合”的工业工程知识与课程体系,打造出一批以国家精品课程为统领的一流“工业工程”课程群。实现了立德树人与专业能力培养统一,强化了学生实干报国的意识与能力。将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融入育人全过程和教学全领域,依托“产业需求驱动→系统思维统领→管工文理融通→创新实战贯通”主线,全过程思政贯通。将家国情怀、系统思维、创新精神、技术前沿、工程实践融通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授课与实战过程。

建立了“实际问题引领,跨界知识融合,无界资源整合,创新实战驱动”的创新能力转化与服务社会新机制。激励和支持学生参与高水平创新大赛,拓展创新视野,锻造创新能力;基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构建5大资源体系: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实验室、一流教学团队及一流专业,创建了领先企业实战问题驱动的校内外师生资源整合机制,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测试的实践团队组建机制,构建了创业式提案改善机制,解决了多家知名企业系列管理难题,获得高度评价。

创建了主干专业课“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群”,建立了全天候多场景互动式“学生成长新生态”,构建了能力导向型精准考核方案,建立了面向育人全过程的无缝化资源支持机制,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学生从“记”向“探”和“用”知识的转变。面向新技术发展和无疆界学习与实战需求,创建了国家级精品课、金课、虚拟仿真实验为代表的线上线下一流课程群;构建了线上线下全天候互动的教学新生态;赋予教师“计划者、辅导者、指导者”三位一体角色定位,无缝支持学生成长全过程。构建基于能力导向的精准化考核机制,激发了学生内生学习、探究和综合运用知识的动力。

文字:中国竞彩网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