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书院新生养成教育之海内外学习体验主题讲座举行
为帮助钱学森书院的同学们了解海外学习历程,为同学们未来的发展道路提供指导与规划,9月28号下午,钱学森书院邀请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孙露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
活动中,孙老师结合自己在海外留学的经历和感受,分别从博士阶段、博后阶段、工作求职三个阶段向同学们介绍了海外学习的相关体验与心得。
孙老师以“昨夜西风凋碧树”为题,介绍了自己博士阶段到日本东京大学的留学经历,引出海外留学的话题,分享了自己从入学到毕业的经历,和同学们交流了国外大学与国内大学的区别以及异国文化的差异。同时,介绍了自己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院的经历和参加的国际会议,重点介绍了自己发表第一篇SCI论文的过程和做研究时的钻尖研微,用幽默风趣的语气指出海外留学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困难性。接着介绍了自己在福岛工作时,在研究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理论,还帮助当地人改善了生活,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鼓舞。最后点明自己博士海外留学阶段,从一开始开学的兴奋到研究的打击,再到自我的质疑,最后在科研里找到自信的全过程。
孙老师“衣带渐宽终不悔”,博士毕业后在入职与科研的选择中选择了继续科研,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博士阶段在东京大学与博士后阶段在康奈尔大学的区别,和同学们分享了博士后阶段的经历对自己延续到现在的影响,“很多年以后,也许你不会记得那天晚上你谁看了这一场风景,但是你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天晚上你们聊的是自己的学术问题而不是柴米油盐”。最后孙老师简要分享了自己在博士与博后两个阶段的心得和一些标准,总结了博士博后的经历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告诉同学们在博士博后的路上,尽管困难重重,但终会有被认可的一天。
孙老师把求职阶段概括为“众里寻他千百度”,点明在博后阶段的去向并给出了一些建议。他结合自己和朋友的经历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博后的种种去向,同时还分享了“海外留学不仅仅是学术与科研,还有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生活习俗的融合”的概念,并说明这些都是支持自己在留学阶段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的动力。
讲座最后,孙老师勉励同学们要自强不息,无论自己是否优秀,都需要不断努力去提高自己。他借用自己在博物馆的经历告诫同学们“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期待同学们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厚积薄发,报效祖国,寄予钱院同学真诚的期许。
孙老师以己为例的介绍,让钱院同学们对海外留学体验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为以后的大学生活规划给予了指导和帮助。钱学森书院将继续为同学们举办相关讲座,解答同学们对海外留学的相关疑惑,帮助每一位钱院学生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