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共家国】扩大科普“朋友圈”,争做健康“传送带”
——西安交通大学“新医青”工作室组织开展健康科普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暑假,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新医青”工作室的实践队员创新性地用“艺术+科普”的“绣花针”,串联起智慧助农、乡村产业、支医支教、文艺下乡等“故事线”,在江西、四川、陕西等地基层社区乡村的广阔天地中,打出“科普+”组合拳,扩大科普“朋友圈”,争做健康“传送带”,将健康科普推向新台阶。
科普+艺术——医心科普艺路生花
红色沃土,思想筑基。江西吉安,西接湘鄂大地,南望罗霄山脉,见证着先辈们光辉奋斗历史,孕育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立足红色土地,实践队伍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历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北山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革命圣地,研读《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经典革命著作,以红心滋润医心,用党史提高认识,为在吉安的健康科普实践凝心筑魂。
实践队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阿姨,今晚去村支部哈,我们要搞文艺晚会嘞!”“小朋友,今晚来村支部哈,咱们一起做游戏啊!”在实践队员的精心准备和热情邀请下,吉安市佐龙乡富裕村村民在8月1日晚上参加了实践队伍举办的乡村文艺晚会。
心肺复苏要按多快?骨折包扎要裹几圈?高压132,低压90是高血压嘛?这些看似简单的健康问题往往困扰群众很久。为此,队员们精心设计的歌舞、脱口秀等节目,不仅给村民们带去欢声笑语,更在问答互动和实际操作中增进群众对心肺复苏术和骨折包扎术的认识。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为村民们介绍晦涩的医学知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实践队员在佐龙乡举办文艺晚会
“我还以为你们来我们村,是也要来讲课嘞,没想到是表演节目,我都会唱那首歌了”……用脱口秀讲出老年人摔倒处理方法,用情景剧演出心肺复苏具体操作,用健身操教会科学晨练方式,实践队员“科普+艺术”的健康科普新模式不仅赢得了村民们的好评,更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难忘的健康音符。
科普+产业——青医邑站健康驿站
产学研深度融合,医养康产业带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康养产业正逐渐成为新的发展热点,为探究基层康养产业现状,工作室“青医邑站”实践队伍前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开展以康养产业调研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基层医疗资源不足、健康服务覆盖面不够、群众就医效率不高等是基层康养产业的难题”,大邑县鹤鸣镇党委副书记高静在和实践队员的座谈会上坦率表示。为此,实践队员与中国农业大学“是邑界探索者”实践团队前往鹤鸣镇大坪村就当地特色文旅康养产业开展调研和采访,在鹤鸣镇卫生院、大邑县人民医院等地开展基础医疗资源、医疗服务相关调研,并就大坪村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展开讨论。实践队员们提出医疗资源整合优化、健康教育推广以及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等针对性措施,得到了友队和当地领导的重视。
实践队员调查大邑县人民医院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在康养产业调研的路上,实践队员们更深刻领悟了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重要意义,也将科普知识一路传递。
科普+支教——微光成炬凝星长武
健康科普要共情不要“上课”,要动手不要“干说”。为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尤其是面向“一老一小”的健康观念传递,工作室“微光成炬,凝星长武”实践队伍前往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洪家镇姜曹村,在进行慢病调研,协助义诊的同时,着重面向儿童与老人开展健康科普知识的讲解,以支教的形式面向村民们普及健康知识。
实践团队成员与长武县小朋友们合影
“仰头抬颏让气道通畅,按压在剑突两横指上”,在队员张玥钊的领唱下,小朋友们一起拍手合唱朗朗上口的“心肺复苏之歌”,将以往刻板的急救理论知识,创新为流淌在孩子们心口之间的歌谣。不仅如此,实践队伍从当地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不仅在数学、物理、语文、历史等基础学科开设帮扶,还加入情景剧、健康歌、生涯规划等趣味课程,帮助乡村儿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健康素养的提升。
实践队员针对“一老一小”开展情景剧演绎
关爱“银发族”,做好“暖科普”。实践队员考虑到老人接受知识能力弱,将科普知识融入精心编排的系列情景剧中,短剧“不以为意的张大婶”“甜蜜的烦恼”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夸张幽默的演绎,不仅逗得老人们前仰后合,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方法。
从罗霄山脉到赣江河谷,从川西坝子到渭北高原,“新医青”工作室的社会实践队员们步履不停,笃行不怠,遵循着西迁精神的指引,奔跑在助推健康科普进乡村的道路上。
实践团队成员将聚焦基层,聚焦乡村,用青年创意扩大科普“朋友圈”,用青年担当争做知识“传送带”,用“科普+”组合拳打出交大青年科普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