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直播

图片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思源讲堂>正文
思源讲堂

学而讲坛之从艺术到数学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3-06-03 12:35 浏览量:

5月31日,学而讲坛第230讲携手新华社陕西分社“通识大讲堂”,在主楼A404共同推出名为“从艺术到数学”的上下两场讲座,对跨学科全面发展的通识教育作出探索。讲座由谭琳教授主讲。

讲座分两场,第一场讲艺术家的意志,第二场讲大学文科生的数学课。在艺术讲座中,谭琳教授首先从西方的音乐谈起,将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李斯特等人放在一起比较,从三种不同的声音讲述自己对他们的理解。在讲每一种声音的时候,谭老师都用相应的钢琴曲做讲解,当美妙的音符传来时,同学们跟随谭老师的讲述,穿行在剧场、邻家小屋和舞会之中,讲完音乐后,谭老师又讲起了绘画。他选取了毕加索和马蒂斯的作品,他认为毕加索的作品充满着表现欲,画家画出来就是为了让观众看,用谭老师的话说就是“画中人知道你在看他”;而马蒂斯的作品则没有表现的欲望,画家就是随意的选取生活的场景进行创作,“画中人不知道你在看他”。讲完了这一观点后,谭老师将两位作家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同学们判断每幅画的作家,四组图片,每位同学都判断的很准。人居学院刘克敏同学说:“用谭老师的方法,我一下子就看出来哪幅画是毕加索的,哪幅画是马蒂斯的,这种方式真的很独特,也很准确。”谭老师还从将话题引到中国古代诗歌上,并且举了很多的例子,“现在都将苏轼和辛弃疾归入豪放派,但是两位作家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读苏轼的词,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作家那种生命的张力,他的词是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心境,比如《密州出猎》,而辛弃疾的词更多的是一个人独自表达自己的心情,少了苏轼的豪放,他更多地是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一种交流。”

讲完后,同学们提出了各种问题,谭老师一一解答,妙语连珠,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在这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下,时间很快到了六点半。本来已经到了吃饭时间,但是同学们还有各种奇思妙想的问题,直到七点左右,才结束第一场讲座。

晚上七点四十分,第二场讲座开始。这一场谭琳教授讲述了他在浙江大学给文科生讲数学课的经历。他不像其他老师那样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是用充满艺术气息的生动的数学例子进行讲解,受到课堂学生的热烈欢迎。谭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敦煌出《云谣集杂曲子》三十首,有两本,均不全。一藏伦敦博物馆,存者十八首;一藏巴黎图书馆,存者十四首。校除复重,适得三十首。”现场文科生人文学院汉语言91班于小同学表示:“如果我当时的数学老师也用这样的例子给我授课,那我学习数学一定会兴趣十足”。

谭琳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博通古今,用俏皮可爱的语言带领同学们穿越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廊上,品读着艺术和数学的独特魅力。

?
主讲人介绍:
??? 谭琳教授为美国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1994年获数学终身教授职位,先后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宾州西切斯特大学(West Chester University)任教。在数学方面有多篇学术论文和多部专著发表。获得1997年美国数学协会颁发的艾伦夫奖(Allendorfer Prize),同时,作为一名通识学习的践行者,在音乐、诗词、摄影等人文艺术方面广泛涉猎,兼任西切斯特大学的国际事务大使,音乐学院院长顾问组董事会成员,浙江大学理学院兼职教授,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在国内外诸多刊物上发表过诗词作品,诗词评论文章在《中国文化》等杂志发表,摄影作品在国内外参加过十余次个展和群展,部分摄影作品被艺术馆、图书馆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



文字:通讯社
编辑:董 喆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