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直播

图片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思源讲堂>正文
思源讲堂

“学而”讲坛:丝绸之路与文化传播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6-06-30 19:14 浏览量:

6月29日晚,“学而”讲坛教授系列讲座第396讲在主楼A204顺利举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朱鸿教授进行了一场题为“丝绸之路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讲座。

“我想交流一场关于长安的探索和叙述的讲座,没有长安,就没有丝绸之路,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以后更加精彩的汉长安、唐长安,甚至灿烂的中华文化的辉煌色彩也要暗淡一些。”朱鸿教授认为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不容置疑。他首先讲述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虽然史书明确记载,西安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但是很早以来基于河西走廊通道的民间商道早就存在,西亚的冬小麦在4000多年前已经在中国大地零星分布,商代的妇好墓中也已经出土了大量的和田玉。即便如此,由张骞开启的官方使者大规模的交流却是从汉武帝时代真正开始的,朱鸿教授将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作为丝绸之路开始的标志。

朱鸿教授讲到,“丝绸之路”一词虽然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名词,但是我国最早在隋代就有人对这一通道进行了总结。“现在的地球是平的,但至少以前不是,天下有阻,从开辟丝绸之路到捍卫丝绸之路,历朝历代,其间艰辛不易。”朱鸿教授认为,中国人在丝绸之路的开通过程中,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东西,但是也付出了少有的代价,西方有学者即认为没有中国人的韧性,就没有丝绸之路的畅通。

在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交流中,朱鸿教授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促进的东西方民族交流,中国从西域输入了大量的农作物品种,例如葡萄、石榴、苜蓿等等,此外在动物、饮食、服饰等物质文明方面,来自中亚、西亚、印度、罗马的异域风物传入中国。在精神文化上,西方的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特别是佛教的东传和本土化,构成了传播时间最长、规模做大、接受最成功的宗教,对中国的语言思维、精神素养等方面引发了深层的影响。另外西域的语言、美术、音乐、舞蹈、体育运动也随着丝路的畅通融入到汉民族的生产生活中。

文化的交流不是单向的,朱鸿教授讲到,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也随着这商道流向西方,特别是丝绸成为这条通道的大宗贸易货物。不单西域的农作物传到中国,中国的高粱、水稻、桃子等也西传到其他地方,此外,在手工业品、中草药等方面,中国的各类器物也源源不断流到西方。在精神文化上,造纸术的传播是我们最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吸收外来宗教文化的同时,我国的道家老子的思想、儒家孔子的思想也布泽其他国家。

朱鸿教授认为,由丝绸之路引领的文化传播丰富了东西方彼此的生活,开拓了精神文明成为各自的遗产,更为重要的的是为新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支持。“我们传统的文化资源在新的文化环境下是不够的,丝路的文化交流现实启迪和支撑着我们进行更大的文化交流,走向更有尊严、更具幸福的生活。”朱鸿教授说。

本次讲座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举办。

朱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写作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散文专业委员会主任,政协委员、民进陕西省委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著名散文作家。有多种版本行世,具代表性的有《西楼红叶》、《药叫黄连》、《夹缝中的历史》、《人生的爱与智》、《关中是中国的院子》和《长安是中国的心》。作品录用于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见诸语文试卷,入选百余种散文选集。《西部心情》一书是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论坛工作委员会推荐读物和读写大赛指定读本。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第二届老舍散文奖和首届陕西图书奖。

文字:人文学院 李亚楠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