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直播

图片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思源讲堂>正文
思源讲堂

“学而”讲坛:非遗讲座——传统手工工具中的智慧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6-10-28 18:04 浏览量:

10月26日晚,“学而”讲坛教授系列讲座第409讲在主楼A204开讲。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先生带着从民间搜集来的各种“小玩意儿”开始了今天的讲座。在讲座现场,同学们可以亲手触摸一百年前的器具,亲身体会千百年前劳动者的智慧。

王智先生带来的小工具摆满了两排桌子。这些工具种类繁多,大到纺车、洛阳铲、牧羊铲,小到布老虎、油灯、角子等。而且有很多工具现代人很难猜出它们的用途。

王智先生首先拿起一个篮子,据他介绍,该篮子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在篮子把儿上分别贴有红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的纸,意在处理亲属邻里间的红白喜事。这样一来,篮子就变为一种“礼”的象征。“如果在遇见红白事儿时,你没有带礼馍篮子,那两家的关系也就断了。简单的工具可以创造伟大的文明”。王智先生这样强调篮子的“礼”的价值。

讲座期间,同学们看到这些不曾见过的新奇工具,热情高涨。不少人亲自去体验了一番古代的生活。一位男同学身穿蓑衣、头戴斗笠、脚踩木屐,活脱脱一副雨中赶路人的模样。而这边的女同学则戴上老虎帽体验童年的感觉。讲台上,在王智先生的指导讲解下,两位同学配合着用纺车来纺线。

其中有意思的是重现古代复印技术的操作。王智先生先把“喜字剪纸”用水紧紧贴合在木板上的白纸上,然后让两位同学拿着点亮的煤油灯烤沾满水的剪纸。等到剪纸变黑后把白纸取下,一张有喜字的白纸就这样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了。

随后,王智先生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块粘着几块儿布的木板。王智先生说:这是衣服穿烂之后粘在木板上的。把这些布晒干后揭下来后又可以做鞋子。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并且用到极致。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最后,王智先生用用撅头和油灯的象征意义结束了今天的讲座。他是这样说的:撅头象征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油灯根植于中国的农耕社会,是中国民间文化的象征。灯光虽然微弱,却可以照亮前程。

本次讲座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举办。

王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西安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民协副主席,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理工大兼职教授,长期致力于西安及陕西民间文化抢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工作。本着和生命赛跑、和时间赛跑、和城市化赛跑的精神走访了关中地区3000多个村落,寻访挖掘民间艺人4000多人,收集2万多件非遗实物,为西安市非遗博物馆的筹备建设做出贡献。还做过“陕西剪纸”、“陕西庙会”、“陕西古戏楼”、“陕西社火”、“陕西手艺作坊”等多个系列专项课题,被人民日报赞誉为“陕西非遗搜索引擎”,主撰稿《中国剪纸志.陕西卷.西安分卷》、主撰稿西安政协文史资料《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所做《西安濒危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口述历史抢救记录》已经做了21卷290万多万字。曾受邀全国非遗培训走上国家图书馆讲坛解读非遗,还应邀在无锡、新疆非遗中心、陕西省图书馆、市图书馆、省市多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做非遗普及讲座二百多场,为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做春节、端午等民俗直播讲解。应邀担任凤凰网陕西频道,中国网丝路频道等媒体顾问。2016春节,王智应邀担任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和央视元宵晚会西安分会场还有央视中秋晚会民俗顾问,并受邀担任央视秋晚直播间中秋民俗访谈嘉宾。

文字:人文学院 娄梦婷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