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讲坛:陶瓷简史与紫砂陶刻装饰艺术创作
3月14日晚7点,“学而”讲坛教授系列讲座第469讲在主楼D204开讲。主讲人姜典桥先生携其亲手打磨的紫砂艺术品与听众分享紫砂壶的艺术创作历程。讲座中姜先生将紫砂创作艺术娓娓道来,并不时与听众互动,赢得了场内的阵阵掌声。
说起陶瓷的材质与特性,姜典桥先生称之为“土与火的产物”。选好土再加上较高的烧制工艺,一件陶瓷物件就做出来了。人们大多分不清陶、陶瓷和瓷的区别,在这里姜先生概括出按照烧结的温度可以大致界定出来。作为“文人壶”的紫砂陶刻装饰艺术不只是在壶上进行简单的雕刻,而是需要具备文人的风骨和素养。“以陶瓷为载体,用刀为笔,用篆刻的技法在陶坯上进行书面雕刻,创作新形式的作品”,姜先生这样解释篆刻艺术与紫砂的结合。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姜先生分别从瓦当篇、汉代画像石篇、汉代画像砖篇的艺术技巧与紫砂的结合来进行讲解。“紫砂物件是君子之器,内敛不张扬,紫砂上无釉面,靠人工修饰来使之光滑。”姜先生评价了紫砂的艺术装饰。PPT上展示了姜先生利用瓦当的艺术造型创作的各种紫砂壶,听众们得以大饱眼福。期间,姜先生讲了一件小故事:在其夫人三十九岁生日之际,采用铜雕技术、双鱼纹以及“富贵昌宜侯”的字样为夫人定制了一个四方抽角壶。“紫砂壶以私人订制为载体,具有独特的意义,这也是当下紫砂壶的一种流行形式”,姜先生说。
在画像石篇,姜先生介绍了山东、河南、江苏、四川4个省份出土的画像的地方特色。所谓画像石也就是民间匠人用刀在石头上雕刻图案。在提到“翼虎羽人图”时,姜先生向听众提出“图像中是怎样表现老虎形象的?羽人又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回答的听众都得到了由姜先生创作的紫砂艺术品。至于问题的答案,最终姜老师做出了回应:从图像上张大的嘴巴和眼睛以及长长的尾巴都可看出是老虎;而羽人则是指人死后升天重享生前的荣华富贵。
讲座中,姜先生列举了明清两代文人壶的开创者—明代的时大彬和清代的陈曼生。此外,还讲述了瓷砖品牌马可波罗将现代器物与艺术相结合进而焕发生机的商业应用典范。
本次讲座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举办。
姜典桥,当代著名刀笔篆刻艺术家,琢陶轩紫砂艺术工作室创意总监、紫砂雕刻艺术家,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宜兴艺术陶瓷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一刀印会会员,先后师从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陈复澄、刘正成、张旭光、曾翔诸先生。为当代书法、篆刻名家,“姜刻”刀法创始人,艺术成就蜚声海内外。积累二十余年的紫砂艺术创作实践经验,艺术成就蜚声海内外,不仅将紫砂陶板画的创作带到了另一高峰,在紫砂器皿上镂刻人物、山水、动物、花鸟、仕女小品等也是异彩纷呈,其刀笔创作的“青铜紫砂系列”“汉画像砖系列”“魏晋造像体系列”和“个性订制紫砂系列”为业界传奇,独创的“紫砂版雕”“立体镂雕”和“单坡斜刀玉刻”技法至今无人与之项背。曾为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首席雕刻工艺师,期间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李长春等多次观摩其刀笔书法艺术作品创作过程,对其创作手法和高超的技法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多款作品被国家权威机构收藏,并作为对外出访领导人馈赠礼品,多项获奖作品被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