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兵风采】焦裕程:行走背后的力量
【编者按】焦裕程同学是彭康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2级本科生,在2014—2015学年荣获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学生标兵”荣誉称号。他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综合成绩在热模块排名第一,有着丰富的交流经历,曾赴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展科研项目,也曾参加香港科技大学GCP暑期课程项目。在这些经历的背后,他又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他,去聆听那些荣誉之下那些有血有肉的成长。
“很多人习惯了只关注优秀的人身上的光环,这些光环使其觉得他们离自己很远,甚至远到遥不可及。我觉得这恰恰违背了标兵存在的意义。我更想让大家知道,原来在标兵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个披星戴月的日子,是一次次困难中的成长;原来标兵也只是普通人,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是多了点勤奋而已。如果大家看了标兵的故事后觉得,既然这些同学通过努力可以成为标兵,那我们再勤奋一点努力一点,或许也可以跟他们一样优秀。如果能把这种正能量的东西传递给大家,那我觉得我作为一名标兵的价值就实现了。”
——焦裕程
“其实没有什么选择是适合所有人的”
三年前的这个时候,眼前这位笑称自己为老学长的帅小伙,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鲜肉”,忙碌地奔波在各种学长经验分享会之间,默默地憧憬和规划着自己的大学生活。“当时发现很多厉害的学长学姐都选择了出国深造,就感觉如果自己想变成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人,也应该走出国念书这条路。”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行动了。出国需要好的学业成绩,于是焦裕程就成了主楼自习室的常客;出国还需要好的英语能力,于是他就开始苦练英语并着手准备托福GRE考试。
然而这枚看似普普通通的小学霸,却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总想利用交流的机会出去走走看看。“闭门造车的死读书肯定是不行的,见识的不够多,怎么能知道到底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呢?等不及毕业我就想要出去亲眼看看。”假期在家闲不住的他选择了用交流去探寻外面的世界,他去过香港台湾,也到过纽约洛城,边走边看边思考,一路风景亦一路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曾经那个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小小追随者,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慢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游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自己放在另一个视角上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和文化。当见了许多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选择是适合所有人的,人生本该各有各的风景”。最终,他选择了在国内继续念书。“现在的中国充满了机会,急需人才。国内高校的水平也在迅速提高,本土教育的优势慢慢显现了出来。”谈到中国的发展,焦裕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笑着说:“中国的有些好是出去了才更能看得清的,我觉得这里充满了机会。”
游学的经历让他对生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旅途虽风景无限,其中的苦亦是冷暖自知。谈到离开家的那段日子,他回忆说:“以前从来没有过在独自一人在外过年的经历,我记得大年初一,我一个人在纽约,早上起来跟爸妈视频,看着一大家子人在爷爷奶奶家特热闹,自己突然很想哭,那一刻会突然明白家对我的意义。”
“之所以帮你们就是喜欢你们这种敢想敢做的态度”
然而,星辰大海的征程总不会是平坦的通途大道,在探索前进的路上焦裕程也曾遇到过许多困难。
“记得在洛加大做有限元分析的时候,我曾经在一个地方卡了将近一个月。一个总共十周的科研项目,在一个地方停滞一个月,那种挫败感可想而知”。在阅读了大量文献,尝试了各种求解器都没办法使计算结果很好地收敛的时候,导师给出了一条建议:“既然你的模型在高电势的节点处容易发散,那么如果它对你的实验结论影响不大,为什么不可以采用低一些的电势阈值呢?”这条建议就像是一道光,点醒了焦裕程,按照导师的建议改进了方法之后,顺利地得到了需要的结果。回忆这段经历,焦裕程说:“方法论很重要,记得导师当时给我打了一个比方,我就像一个想要飞出窗外却看不到玻璃的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撞得头破血流。其实很多时候,不局限于眼前的困难,而是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反而能找到突破瓶颈的出口。我的科研经历尚浅,但每次突破后都是新的开始。”
大三下学期时,焦裕程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做节能减排比赛,整个项目也是困难重重。“仅仅是选题我们就纠结了很久,那段时间基本每天都要和其他几个同学在彭康会议室讨论,经常讨论到晚上十二点多,期间不知道一共改了多少次题,换了多少次方向。”他们最终确定制作一个室温催化的空气净化器,而接下来的准备过程依然步步难行。“有个实验需要一直有人在旁边守着,而仪器一开就是五十个小时。那时候正是五一假期,身边的同学都出去玩了,我们几个人就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轮班盯着。没想到最后做出来的材料性能却也不尽人意。”谈起那段经历,焦裕程坦言自己也曾想过放弃:“让我坚持下去的,首先是靠谱的队友,还有就是老师的一句话。记得当时找材料学院的杨老师借设备和原料,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杨老师说‘之所以帮你们就是喜欢你们这种敢想敢做的态度’。当时听完那句话感觉心里特别地暖,虽说是只一个小小的项目,但是感觉受到了极大的认可,就像自己在做划时代的发明一样。”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逆境中要坚持的道理每个人都懂,可惜的是真正能顶着压力坚持下来的却不多。困难和失败是任何比赛、项目、课题都难免的,只要坚信自己做的有意义,并坚持做下去,最后我们会庆幸地发现,其实正是这些困难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成功其实不过是连续的正向积累”
回顾大学三年的生活,虽然参加了很多比赛和活动,焦裕程直言自己还是更喜欢专注在一件事上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大学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不是某一次活动的成功。而是不知道多少次我早上第一个到自习室把灯打开的时候,是晚上听到主楼铃声以后一个人走回彭康的时候,那一刻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安静,自己的心也很安静。”
焦裕程特别赞同冯仑说过的“成功其实不过是连续的正向积累”。他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速成的东西,巨大的成就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不过背后的辛酸和付出你没看到罢了:“用短期可以实现的小目标来激励自己,当你成功做到了之后你会对自己很有信心,然后去马不停蹄地去完成下一个目标,形成一种类似正反馈的良性循环。”
他认为“一万小时成功理论”说的很实在,要想在一个领域真正有所斩获,就至少要在这个领域付出一万个小时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量变达到质变。“天才肯定有的,但是我基本没见过。有些事情真的没有诀窍,所以假如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那就比别人更拼命就是了。”
从曾经的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到最终找到自己的方向大步前行,焦裕程用勤奋和努力将一块璞玉打磨雕琢出了光芒。祝福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要停下自己的脚步,更勇敢的奔向下一个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