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访数学建模竞赛指导教师李换琴及刘天皓、郑梦楚、朱启天团队
2018年度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日前落下帷幕,西安交通大学学子再创佳绩,获特等奖2项,特等奖提名奖1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39项。由李换琴教授指导,刘天皓、郑梦楚、朱启天组成的团队进入全球前四名,获得特等奖及两个单项奖——“Rachel Carson Award”“COMAPScholarship Award”,他们是中国唯一同时获得两个单项奖的团队。
走进理科楼,没有庆祝海报的铺天盖地,只有荣誉赞美的落地无声。面对采访,李换琴老师微笑着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还是学生的努力、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以及所有教练的辛勤付出。”谈起获奖时的心情,刘天皓、郑梦楚和朱启天三人依然心情激动,“直到成绩公布的那一刻,紧张到嗓子眼的心才终于落回原位。”刘天皓说道。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由美国数学及应用联合会主办,是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建模比赛需要团队利用4天4夜的时间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次的比赛结果水到渠成,我们的努力终有回报。”作为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直播数学建模团队的教练组组长,李换琴评价道。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应用能力,学校组建了由李换琴等15名教师组成的多学科指导队伍,负责本科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培训工作。
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和能力?李换琴和教师团队有一套自己的训练体系。“在我们的训练模式中,讲座、模拟赛、答辩、‘面改’四个环节紧紧相扣、缺一不可。”
从数模专家讲座培训到大量的模拟训练,再到一对一指导论文,李换琴没有一丝懈怠。为了能够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多年来,李换琴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每次比赛,李老师总会建一个QQ群,耐心为我们答疑解惑。”刘天皓回忆道。
正如卡莱尔所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寒假备战之际,李换琴老师建议所有参赛队伍都能留在学校进行赛前强化培训,每周一题,高强度训练。每次模拟,她都和所指导的10支队伍提前约定时间,完成“面改”论文。李换琴说:“论文面改,是提升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数学建模不仅要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而且要教会学生撰写优秀论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解决方案。”她回忆说:“一篇论文,我们一般要修改好多次,包括中英文表述、排版、逻辑论证、模型论证等问题都不能放过。”每一次“面改”都需要占用李换琴大量时间,而刘天皓三人也在寒假期间,选择留在学校继续参加长达4周的训练。
认真刻苦的态度加上科学合理的指导,带来一分耕耘后的一分收获。
用3个小时去修改论文中的一幅模型图,用7天来完成一次真题训练,不缺席每一场讲座,不停止每一次真题训练,不断学习优秀的获奖论文……一系列常态化的模拟比赛和培训练就了他们平和的参赛心态。正因如此,当他们在比赛进展到一半时,发现数学模型出了问题,立即调整论文思路,推翻之前模型,在8小时内重新完成建模工作。
“一次参赛,终生受益”
如今,数学建模竞赛方兴未艾。今年,校级数学建模竞赛报名人数已达2500人,越来越多的交大学子参与到智力与耐力的交锋中。
“学校参加国家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队伍数已经从1992年的2队发展到2017年的219队。校领导重视,学校政策鼓励,加之教练团队长期积累的成熟经验,以及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数学建模能力提升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李换琴追忆往昔,对未来发展更加自信。
“不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李换琴老师笑意盈盈,她总是这样鼓励学生。这是一场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比赛,在这个激发青春战斗意志的赛场,“你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在每一次的数学建模模拟赛中,老师们指导学生去解决形形色色的实际问题,例如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或是医院病床在就诊高峰如何配置等等问题。
“面对这些与实际情况有关的数学建模问题,参赛队伍在限定时间内团队合作,相互探讨,竭尽全力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随着问题的迎刃而解,参赛学生的自信心也随之提高。”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四天四夜中,刘天皓三人在商讨中不断调整思路,最终解决了比赛中遇到的问题。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这是对数学建模比赛最真实的写照。刘天皓、郑梦楚、朱启天组成的团队有着明确的分工,刘天皓和朱启天负责建模,而郑梦楚负责论文写作和图文排版,他们三人在团队中犹如盛水的木桶少了任何一块木板都会失败。“是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让我们走得更远。”
通过数据统计,参加数学建模比赛获奖的多数人走上科研的道路,在科学的殿堂中找寻自己的理想。“这个比赛为学生提供了个人才华施展的空间,挖掘了学生潜能,让学生更勇敢地在科研道路上探索,有助于培养更多创新拔尖人才。”李换琴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正所谓“一次参赛、终生受益”。
“原来自己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而逐渐向优秀看齐。”郑梦楚微笑着说。“4天时间便可以解决难度极大的数学问题,这种能力证明我们面对复杂问题,是不需要心慌意乱的。”带着这份获益于数学建模竞赛的自信心,刘天皓成功打败了自己曾经的畏难情绪。
一次建模,是获益终生的科研求索,是潜移默化的思维训练。一场比赛,改变了朱启天先前的“数学无用论”,训练了刘天皓逻辑思维能力。从赛场到日常生活,刘天皓也逐渐在班级活动中运用数学建模思维,优化活动流程,从而产出最佳效果。
“我热爱这份教学工作”
冬去春来,周末、节假日、寒暑假,这些休息时间都被工作填满,从校级数学建模竞赛到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从2010年到2018年,李换琴往返于教室和办公室,她为学生建立的答疑QQ群不下数十个,时常凌晨一两点还在群里回答同学们的问题。指导学生数学建模工作早已变成李换琴的一种习惯。
“多年的付出获得了最美的果实,逐年上升的参赛人数、不断提高的获奖率、再创新高的获奖等级,很多学生由此走向了科研之路。”
“李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每一次面对面修改论文,她总是笑着提出建议,不给我们过多的压力和负担,”朱启天无法忘记李换琴担任指导老师以来的点点滴滴,从论文的排版、格式、作图的线型、颜色到句子语法,李换琴对论文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给与点评意见。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报名之际,刘天皓在凌晨两点还收到了来自李换琴的QQ消息,提醒他们三人不要错过报名时间。“能够成为李老师的学生,我真的非常荣幸。”寒冷的深夜也因这份真诚的关心而如春日般温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数学建模训练的一丝不苟、校园生活的无微不至,李换琴像一位妈妈那样指导学生科研、关心学生生活。“我身上有交大人深深的烙印,我热爱这份教学工作,我希望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交大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片天空。”
“未来,他们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们团队要继续在国际比赛中大放异彩。”谈及未来的目标,李换琴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