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直播

图片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媒体交大>媒体交大>正文
媒体交大

【团结奋斗二十大】梁军、李文玲: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逻辑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12-15 11:50 浏览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基本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褴褛奠基立业的百年奋斗中,基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所凝结的彰显党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理念的一系列精神结晶。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无产阶级的精神风貌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指导思想,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导和方向引领;作为一种研究范式,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用来考察人类社会精神发展的重要方法,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特征和发展逻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需要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断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为此,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机理和发展规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客观揭示了精神的来源、本质、发展规律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精神主体,以共产主义运动为实践方式,以解放全人类为价值取向,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精神旗帜,反映了无产阶级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价值指向上形成逻辑契合,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现实形态和具体表达。

(一)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从实践的维度出发,将整个社会划分为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并表明精神交往是物质行动的产物,即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他同时指出,正是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因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意识生产开始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精神生产相分离,逐渐由自发性的意识生产转变为自觉性的精神生产,进而,精神生产从隐性走向显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并在某些历史时期领先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理论先导作用,并能够自发地、能动地引导或调节物质生产的发展。由此,精神生产获得了独立的历史外观,并具备了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整个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特殊的发展规律。

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逻辑和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充分遵循了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发展规律。按形成和发展的来源来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反映和产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受特定的历史背景、时空范围以及地点人物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类型的精神形态;从功能和作用来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隶属科学的、先进的思想体系,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始终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就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线,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融合促进自身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基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形成的先进思想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赋予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在其形成和丰富的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逻辑,并确证了“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必然建立于物质生产的发展之上,这一点也能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演变中得到确证。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国一穷二白、赤贫如洗,社会生产力还处于较低水平,这一时期党所凝结的精神成果多以革命斗争为主题。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逐步走上计划经济体制的轨道,与之相应地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题的“两弹一星精神”和“大庆精神”等;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形成了以勇敢拼搏、为国争光为主题的“载人航天精神”和“女排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发展,科学发展、合作共赢成为社会共识,“探月精神”和“丝路精神”等相继生发。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建立于物质生产的发展之上,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内涵和结构也得到丰富和完善。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现实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来源。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也就是说,精神是实践的反映和产物,任何精神的产生都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准确把握精神的本质。因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是囿于人的头脑抽象空洞的纯粹思辨,而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在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中,在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生成的一系列精神成果,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所体现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精华。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社会革命运动和变革实践,在百年奋斗实践中孕育出了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主旨的革命精神,以爱国奉献、艰苦奋斗为底色的创业精神,以求真务实、兴国强国为核心的改革开放精神,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主旋律的新时代精神,它们是在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实践要求下形成的具有不同品格和特质的精神样态,这些精神样态相互交织、彼此辉映,共同织就了一幅具有民族特征和时代内涵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图谱,成为党百年革命历程的精神结晶和价值彰显。

中国共产党人及其所带领的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主体。精神生产的主体是现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这其中既涵盖广大人民群众,也包含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这是因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两者看似矛盾,但将其置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体这一语境中却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体一方面隶属于作为历史推动力量的广大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则是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人,前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建设主体,后者是核心主体。具体而言,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推力量,无论在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人民群众必然是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主体。此外,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人民群众中最先进的分子,其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换言之,他们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一个共同体与联合体。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体一方面是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另一方面则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共产党人,这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统一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进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孕育出了具有民族生命力、革命建设力、改革攻坚力和价值凝聚力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的精神源泉。由于社会分工的出现,精神生产开始逐渐脱离物质生产独立发展,并产生自身的发展逻辑和发展规律,这种逻辑和规律表现为: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并不完全同步,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不平衡性,且精神生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物质生产。如此一来,当精神生产超前于物质生产时,就会成为实践的先导,为人类改造“两个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持续不断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党在革命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精神产品,属于科学的、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范畴,对党的百年实践具有积极的、正向的引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从一艘小小红船发展为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的精神武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充分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成为党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失败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激励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革命斗志,抵御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气质与精神基因都深深熔铸于党治国理政全过程,成为党历久弥新、风华正茂的精神源泉。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具有共同的价值旨归

第一,在推动人的发展与解放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具有共同的价值旨归。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追求和终极理想,同时也内在规定了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价值导向。一方面,精神生产作为人之为人的特殊存在物,是一种能动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能够通过对现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施以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使其按照能够满足人类解放和发展的物质需求进行社会生产。另一方面,人们在进行精神生产的同时,也在促进自己的思想和意识不断进步,从而达到由“物的依赖”到“人的依赖”,再到人的个性自由解放的跨越式发展。由此,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推动作用下,实现人的普遍的和全面的解放——不论是物质的、政治的,还是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伟大建党精神中发端,于革命的炮火中浴血而生,一经形成就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奋斗目标,在其后的发展中,形成了诸如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亲民爱民的焦裕禄精神,以人为本的抗震救灾精神等,其实质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人民解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抽象表达。

第二,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具有共同的价值旨归。社会进步主要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一方面,精神生产能够不断推进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进程,人类的每一次精神生产活动,都能产生多种形式的精神产品,诸如书籍、电影、绘画等具有物质形态的产品,或是法律、道德、哲学等可以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要的意识形态产品。随着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不断增强,精神生产也将不断得到发展,进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和成熟的精神产品,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精神生产可化为物质生产力的形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主要体现为:精神生产作用于自然科学领域而形成的科学知识,如《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奠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力学理论基础,推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生产力的进步;精神生产作用于人文科学领域而形成的诸如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通过间接作用于物质生产各个环节,引起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精神生产作用于社会科学领域所创造的科学的社会理论成果,诸如“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精神产品,通过改革政治体制、变革生产关系、建设政治文明,引领了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教育、文化及科学水平极大提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准普遍进步,精神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精神、延安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塞罕坝精神等的影响下,党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文明领域作出了全面深刻调整,中国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发生了彻底的变革,物质文明得到全面提升。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通过对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能动影响,直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在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具有共同的价值旨归。基于马克思精神生产活动的两大理论成果——“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论”,马克思实现了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超越,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科学预测,即“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总体上描绘了一个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正是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得以孕育、产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形成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品格,发挥出冲天的干劲和大无畏的气概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具体而言,在受到“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目标愿景的鼓舞下,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等应运而生,在受到“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美好愿景的鼓舞下,特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得以涌现;在“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愿景的鼓舞下,脱贫攻坚精神、丝路精神等散发光芒。无论是哪一种社会愿景,其实质都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不同社会阶段的不同体现。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价值准则的引导和激励下,在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结合中诞生和形成的。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和完善,其精神生产方式的创新化和精神产品的丰富化都得到了极大提升,进而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激励下,通过理论创新、意识形态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面貌,建立了一个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中国,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夯实了文化基础、政治基础和制度基础。

精神生产向度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及发展逻辑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逻辑可从理论、实践和历史的三维向度来理解。从理论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从实践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辩证统一的成果;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总结历史与开创未来中不断升华,体现了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继承性和开放性、实践性和理论性、时代性和创造性。

(一)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互融合中创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历史延续中不断升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丰厚的思想渊源和文化奠基,这是由精神生产的历史继承性所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塑着亿万中华儿女独特的精神世界,其文化基因已深深嵌于中华民族的肌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诸如“天下大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文化精华,都可以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找到不同的时代意涵和现实表达。另一方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自觉肩负起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并坚持从其中寻找源头活水、汲取文化精髓、构筑精神标识,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内含的智慧精华,也必然镌刻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呈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社会发展中与时俱进。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与本、源与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中国共产党人的头脑,科学指引共产党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及方法论改造“两个世界”,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中创建了一座座精神丰碑,淬炼出一颗颗精神结晶,连缀而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演进的各个历史坐标。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源头活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致力于解决中国问题、回答时代命题、坚守人民立场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和道德楷模,从李大钊发出“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的呼声开始,到雷锋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再到“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抗灾英雄,一系列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特征的伟大精神逐渐生发并广泛传播,构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版图,并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舶来品”,能够在中国生根、成长且结出硕果,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不仅因为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因为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诸多的耦合性和相通性。从思维方式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自然、宇宙、社会的思考形成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维,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和实践的辩证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从历史观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归纳,即关于乱世、治世的矛盾运动总结,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矛盾的剖析相比,皆注重对历史规律的把握;从社会理想角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的“天下为公”大同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皆体现了对人类发展的终极关怀。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正是在二者的交织融合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得以创新发展。

(二)在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辩证统一中淬炼发展

第一,在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中形成的自我革命精神,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回顾党的百年革命斗争史,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严重曲折、遭遇了重大损失,但中国共产党能够从旧世界中涅槃重生,创建出一个新世界,并取得一个又一个世所罕见的奇迹,根本在于党能够以“猛药去疴”的锐气,以“刮骨疗毒”的勇气,以“打铁还须自身硬”的底气,从自我建设出发,由内而外寻找突破口,以自我革命革除自身病症、解决自身问题。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从延安整风运动到“两个务必”思想的整风整党运动,从粉碎“四人帮”解放思想、全面拨乱反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全面展开了自我革命实践,并在实践中锻造出自我革命精神,进而通过自我革命精神纠正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助力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可以看到,党的自我革命精神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贯穿于党的发展全过程,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实践,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内核。

第二,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社会革命实践,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提供现实基础。从实践历程看,自我革命精神孕育于实践又推动实践。在社会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以自我革命精神强肌健体,助力社会革命转危为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发挥自我革命精神,如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运动,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思想,整顿了学风、党风和文风,由此党内开启了以自我革命方式纠正党内错误的起点,推进了以政治革命为主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以“两个务必”思想,强调了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四次整风运动,以伟大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以及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基本建立的社会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上来,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党建总布局,推动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勇于和善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开展从严治党,不断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革命。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各项伟大社会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面临不同的时代主题,充分发挥了自我革命精神,在一次次社会革命中重塑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特色和价值意涵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第三,在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得到淬炼发展。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说到底就是主观世界的改造和客观世界的改造,毛泽东对此做出经典论述:“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也就是说,实践和认识、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一个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百年前,山河破碎、国弊民穷,亟需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带领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中挣脱而出,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双重历史使命,不断通过自我革命全方位加强党的建设,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自我革命精神,在自我革命精神的推动下,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协同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在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有机互动中,共产党人的主观世界得到极大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增添了新的时代意蕴,其形态和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完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党百年奋斗累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在总结历史经验与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中永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史就是党在百年奋进中不断总结经验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回顾党的三次历史决议,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都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每一个伟大精神的形成和凝练都有其特殊的规律。依据其产生方式的划分标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在深刻总结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特殊地域、英雄模范、科技创新以及抗击灾害中孕育、产生、彰显的伟大精神合集。回望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遵义会议、抗美援朝、五年计划、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等重大事件生发出诸多伟大精神,同时,伟大精神的产生和内涵也受到其所处地域特点的影响,如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大庆精神、特区精神、丝路精神等,而诸如张思德、雷锋、焦裕禄、王杰等英雄模范则彰显出更为形象和具体的精神特质。在面临科研攻关的巨大难题时,“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孕育而生,在与重大灾难进行抗争的过程中,抗洪精神、抗震精神、抗疫精神不断涌现。循着一个个伟大精神的发展轨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宏伟图谱被徐徐展开,描绘出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与成就。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是对党的百年奋斗经验的总结,更是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的精神动力。知史而明志,资古以鉴今。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精神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蓄的精神能量和价值理念,必将发挥出巨大的精神引领功能和强大的精神推动作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斗志昂扬、勇攀高峰的精神面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

伟大的时代必然诞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事业必然呼唤伟大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不断遭遇苦难也不断创造辉煌的历程,为了走好未来的路,必须要看看来时的路,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梳理成就,获得启示,从成就和经验中汲取力量,创造更辉煌的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新的精神样态将会催生而出,从而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创新精神谱系新境界,进而持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是一个封闭的、僵化的教条式的理论成果,而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被赋予新内涵的、开放的、发展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因而在总结历史与展望未来的互动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始终熠熠生辉,永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方法论启示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于破解“历史周期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供了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基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立体的系统,不是各个具体精神样态的简单堆砌与罗列,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虽然各精神样态呈现的时代特色和内涵特征皆有不同,但深挖其共同蕴含的精神品格和精髓要义,可以发现鲜明的人民性和彻底的革命性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和发展的始终,是其一脉相承、交融互通的共生特质,成为中国共产党破解“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的人民性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基本遵循之一。70多年前,在延安窑洞,面对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同志满怀信心地指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依托着这条“民主新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广泛开展了党内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构建了“人民创造历史”的世界观、“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和以“群众运动”为主的监督形式,成为三位一体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发扬人民民主、健全公民权利与注重民主的制度化建设三者有机统一,赋予跳出“历史周期率”新内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人心向背”作为政党兴衰“周期率”的根本标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以人为本”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执政理念,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主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能够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民主新路”的内涵也在党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拓深和发展,这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每一个精神坐标都深刻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例如“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长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等,无不蕴含着人民属性和为民情怀。由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鲜明的人民性为政治底色,为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的彻底的革命性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又一基本遵循。“历史周期率”是中国封建王朝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的周期性现象,那么中国共产党如何能在执政中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从本质上看,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超越中国历史上统治王朝兴衰更替的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色,不变质,就一定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然而,没有一成不变的政党和一劳永逸的制度,党的先进性是在党的自我革命中不断锤炼而成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他反复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优良传统的经验总结,又提供了新时代如何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思想指导。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必然也具有彻底的革命性。以建党之初“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后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为支撑,坚持社会革命和勇于自我革命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鲜明主线,并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实现了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着应对民族复兴风险挑战的根本方法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格局深度调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我们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风险挑战。从世情来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一些势力对中国的阻遏、忧惧、施压不断增大,企图在中国策划“颜色革命”;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经济出现周期性下滑,西方一些国家自保倾向上升,新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围追堵截,导致中国在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中遭遇严重挑战;“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沉渣泛起,一些发达国家极力向世界推销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社会制度,试图以“中国崩溃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冲击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并大搞文化霸权主义,企图矮化、丑化、妖魔化中国国家形象。从国情来看,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中国科技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比较突出;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甚嚣尘上,精神文化被裹挟进利益最大化的逻辑之中,面临着现代性精神危机的挑战。从党情来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更显长期性和复杂性,面临的“四大危险”更具尖锐性和严峻性。“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需要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入总结在过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蕴含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启示和基本方法,以此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利刃和武器。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为应对民族复兴新征程中的风险挑战提供了方法和原则。

第一,党的群众路线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力量源泉。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毛泽东曾将人民群众比喻为“铜墙铁壁”“上帝”“眼睛”“土地”和“水”,并指出“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形象地将人民群众比作“江山”和“天地”,认为脱离了人民群众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正是在团结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全过程中,中国不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应对风险的顶梁柱,风雨来袭时的主心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才能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能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稳步前行。

第三,发扬斗争精神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环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挑战,都不畏惧、不退缩,敢于出击、敢于挑战,积极把握斗争规律、讲究斗争策略,通过伟大斗争赢得伟大胜利。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中风急浪高的重大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要广泛发扬斗争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科学指引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以谱系呈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样态,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特殊理论形式,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其蕴蓄的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高度一致的思想内核和相通相融的精神特质,能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不断昂扬中国人民的精气神,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奋进。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精神是文化的内核,精神既生长于文化的土壤,又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生根发芽、丰富发展,是这三大文化形态核心精神特质的核心和灵魂;反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三大文化形态不断焕发生机,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其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例如“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经过共产党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已成为党的思想路线;其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使革命文化在新时代重焕生机,例如“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等新论述是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赓续与传承;其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蕴含的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论述深刻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若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做一个有机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血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就是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通过其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革命文化、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推动中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不断发展的理论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不可缺的精神力量。精神虽然是“软”结构,但却具有“硬”功能。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始终通过释放其内生动力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建设方面,如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围绕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拉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幕;在科教兴国强国方面,以知识分子群体为主体凝练形成的“西迁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奏响了教育兴国、科技强国的时代强音;在政治建设方面,伟大建党精神和长征精神等确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属性,井冈山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等为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在文化建设方面,北大荒精神和抗疫精神等塑造了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以张思德、焦裕禄为代表的先进模范引领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社会建设方面,红旗渠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激发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活力,脱贫攻坚精神和丝路精神提供了为世界人民增添福祉的新思路;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塞罕坝精神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开启了绿色发展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在和未来,它的价值跨越时空、永不过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不断赓续,绽放光芒,以其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领域持续发力,并鼓舞全体中华儿女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原文刊发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字: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军 李文玲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