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向新质生产力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作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新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近年来,陕西在产业升级、人才引进培养、创新环境提升等方面持续加力,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
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布局合理,发展重点突出。“十四五”以来,陕西先后筛选出24条重点产业链,其中19条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2条属于未来产业范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聚焦区位优势特点,布局西安高新区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组团,实施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在未来产业方面,依托企业主导、高校协同模式,建设34家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布局人工智能、氢能等5个未来产业新增长点,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招才引智成效明显,人才储备较为丰沛。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制定出台《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方案》,不断完善秦创原人才引进条件、程序和要求,建成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6个、省级引智基地66个,位居全国前列。制定印发《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项目建设方案》,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700支,为新质生产力生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多维度保障落地,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加强制度保障,形成158条秦创原总窗口政策包,制定贯彻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5方面20条举措,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科技企业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保障。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不断丰富金融供给层次,推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聚焦生产资料优化,加速推进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全面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培育新产业。要按照“赋能、进位、抢先”的思路,数智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探索布局未来产业,带动我省产业体系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围绕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布局规划,制定出台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总体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和各市区差异化主攻方向,推动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竞争能力优的新兴产业集群,栽培下一个“隆基”“比亚迪”。结合陕西实际调整产业链布局,做大做强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风口,布局“脑机接口”“元宇宙”“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链。深入推进落实《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利用数字技术对工业、服务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改造,以数字技术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劳动者作用发挥,加强高素质人才的招引培育和协调联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人是决定性因素。要坚持引育并举,集聚一批掌握新质生产工具的人才,促进陕西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跃升。推广“校招共用”“校企双导师”“科学家+工程师”等引才育才用才模式,探索“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依贡献度实施差异化奖补,发挥秦创原人才大市场作用,着力打造一流全要素人才发展生态。抢抓国家“3+N”人才战略布局和“双中心”建设重大机遇,重点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未来技术学院创新探索,培育具有未来技能、未来思维、未来视野的科学家队伍。锻造复合型人力资源链条,悉心培育一批懂科技、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的新时代“战略企业家”,打造一专多能的新型干部队伍、科学家队伍、工程师队伍和智库集群,提供聚焦实战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企业、政府、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合力。
聚焦生产关系升级,打造促进科技创新的优良营商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和创新环境是坚实保障。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数字政府为牵引,加强市场法制化建设,持续维护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良好营商环境。注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支持服务常态化长效化,积极挖掘表彰宣扬先进典型,激发团队创新创业动能。充分发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秦创原总窗口的示范引领效应,实施“6352”工程汇聚科技创新资源,拓展“1121”产教研融合新模式,持续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发挥陕西在数字创意和科技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有的“先天”优势及“长板”特色,布局完善产业链条。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龙头企业的集群效应,提升抵御市场震荡“定力”,促进形成多行业“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制度藩篱,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良性互动,促进新质生产力不断生成,进而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社科处处长、公共政策与中国竞彩网教授 梅红
本文刊载于《陕西日报》2024年3月29日05版
报道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403/29/content_86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