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直播

图片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新鲜交大事>正文
新鲜交大事

【新鲜交大事】电信学子的必修课:表达与交流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6-05-13 14:11 浏览量:

“这个图不直观,科技论文写作时不能仅把图表罗列在文中,更重要的是对图表的解释和分析,以便于读者的深入理解。”这是电信学院韩德强老师在“表达与交流”课中给电子34班田野的论文修改意见。这样的修改通篇论文有35处,大到内容逻辑关系,小到中英文标点符号,每处问题都写的清楚明白。“对理工科学生来说,如何将研究成果更好地表达出来,确实挺有难度。这门课教我们用科学思维呈现最好的表达,实用性很强。”说起收获,田野滔滔不绝。

“表达与交流”课程是由电信学院开设的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通识表达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科学地描述问题,准确表达观点;同时传授论文写作与发表、专业演讲报告、电子邮件、个人简历等规则和方法,为同学们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2012年秋,本课程在电信学院2009级学硕班首次试点,经过3年多的建设,目前这门课程已成为电信学院的必修课,并作为通识课程向全校学子开放。

“国内第一课”

也许有人会疑问,“表达与交流”难道不应该是文科生的专业课,为什么会出现在电信学院?这一切缘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深入思考。

电信学院院长管晓宏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出国留学时,他曾比较过中国留学生和美国同学基础上的优势和不足。中国留学生的数理基础普遍比较好,但因为缺乏实践,当时计算机应用能力明显不足,20多年过去,如今这个不足已经彻底改变;二是交流与表达能力的不足,如今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这反映了国内理工科培养体系的缺陷。”管晓宏说。

如何改变现状?管晓宏教授知道并不断向同事们解释,几乎所有的世界一流大学都会开设表达与交流相关课程并提供咨询辅导,甚至作为全体本科生唯一的必修课,相比之下国内高等理工科教育体系内关于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非常薄弱。管晓宏教授说:“表达与交流能力对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的各类人才都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能,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我们绝不能忽视。”

电信学院领导经过研讨,把提高表达交流能力,作为学院改革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措施。2011年寒假,管晓宏教授带领学院的几位青年教师,对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高校通识教育尤其是加强学生沟通交流能力方面的通识课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内容包括课程类别、主要内容、开设学时等各种细节。电信学院院长管晓宏教授、副院长邓建国教授牵头,联合10多位有国外学习经历、表达与交流能力强的青年教师组成课程组,经过反复研讨,制定了“表达与交流”课的教学大纲。

2012年秋,“表达与交流”课程在2009级学硕班进行试点。2013年春扩大试点范围。2014年春季学期,该课程作为电信学院院级选修课及电信学硕班的必修课写进本科生培养计划并正式开课。2015年,课程面向电信学院三年级全体学生同时开课,教师由当初的5人增加至12人,学时由40学时增加为48学时。

据了解,该课程在国内理工本科课程体系中可谓首创。在管晓宏的规划中,“表达与交流”课程最终应该开设60学时,其中30学时为基本阅读与语言表达,由人文学科教师讲授,从读写入手,涵盖字、词、句、篇,从逻辑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授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余30学时为科技写作与表达,由专业院系教师讲授,面向科技应用,重点讲述科研工作中的交流与表达的内容,旨在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科技表达与交流能力,并加强科研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为交大学子量身定制

“表达与交流”课不是普通的文科类通识课程,其定位在实践,目标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真正学会用科技思维分析问题,亲身感受“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科研过程魅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那么,讲授什么内容,课程如何设置,才能真正加强同学们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由于没有前人的路可以借鉴,课题组的老师们绞尽脑汁。

首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在商讨教学大纲内容之初,老师们的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对症下药”,解决交大学生表达与交流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此,课题组的老师们将日常指导学生中遇到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逐条分析,力争让讲课内容切实贴近学生。课题组孙宏滨老师介绍说,因为无经验可借鉴,所以每节课的内容,都是在参考很多国外相关课程的论文并结合我校学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由老师们经过多轮讨论制定出来的。

其次是在大量实践中提升学生能力。“表达与交流”课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文科理论课,它包含大量实践环节,比理工课程也不遑多让,比如演讲报告、数据调查、论文写作等等。而每一个实践环节,都有老师的细心指导。据介绍,一个100多人的大班,每一名学生的作业都会经过至少3至4轮的修改,从论文选题、结构到具体细节,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探讨贯穿整个流程。

除此之外,老师们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本课程论文的题目没有限制,同学们感兴趣即可。所以在这门课的优秀论文选集中,你既能看到“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指上鼠标改进研究”“TiO2(B)-导电聚合物储能性能研究”这样的专业研究,也能看到“针对中国游客的卢浮宫参观路线优化方案”“文治书院男生浴室综合优化方法”这样颇为“另类”的题目,这也对老师们的知识面提出了不小挑战。孙宏滨就曾因为一个学生选择“传统文化中戏曲兴衰”的主题做了很多功课。

目前,“表达与交流”课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共分为“绪论”“科技写作的核心要素”“写作表达方法”“如何做好演讲报告”“实用文体写作”和“综合训练”六部分。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反馈良好。课题组杨嘉琪老师说,许多老师反映说上过课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等方面表现明显更加突出。

在苦练中获真才实学

“确实有收获”“真枪实弹”这是同学们上课后的普遍感受。由于“表达与交流”课程准备的“真材实料”,在这门课上,学生课堂上不轻松,课下也不能闲着,不仅要完成阅读理解、演讲等课外作业,还要撰写读书报告、制作PPT、完成资料搜集总结和专题写作等。课题组李凡老师说:“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会逐渐明晰文献调研等科研过程,形成自己的思考,学会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

电信硕23李昕玥对这门课体会颇深。通过学习,她逐渐转换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从以往的“纸上谈兵”,到如今尽量用“数据、实践结果”去验证。《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风险决策优化》是她在本课上完成的论文。身在电信学院但却对金融尤其感兴趣的她,“通过PPT制作、演讲、论文提交与验收等课上环节,让我进一步走进了喜爱的金融学领域。”如今,她已经成功保送到西安交通大学金禾中心。“不仅仅是我自己,班里很多男同学的转变也很大。”李昕玥说,“他们不再带着小纸条站在讲台上战战兢兢,而是将表达内容记在了脑子里,表达与交流更流畅、大方、得体。”

自动化21班贺宇航发现自己的变化,是在走进曲江校区的实验室之后。贺宇航说:“现在科研时,我会很自然地考虑到控制变量,作对比,作验证,提出假设,再做实验,而这些都得益于我在‘表达与交流’课上形成的科研思维。”

文字:胡晓楠 校报记者团 黄虹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