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使命】仲英书院开展第一期“纪念章里话初心”活动
10月23日,92岁高龄的史维祥老校长凝望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讲诉起他的峥嵘岁月。
书香门第,烽火求学心向党
史维祥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史燮成在苏州学成后为家乡养蚕业做出积极贡献,而其留学比利时的表哥周枬,更是我国研究罗马法的知名教授。这样的家庭氛围激励他遇到困难咬牙坚持,实现人生价值。
史维祥上学时,正是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时候,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他克服一切困苦,奋发学习,在新四军支持创办的溧阳县光华中学读初中,并成为当年溧阳地区唯一考上宏毅高级中学的学生。高中毕业后他只带着一张席子、一顶帐子、一个篮子赴沪赶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有工程师摇篮之称的国立交通大学。
史维祥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精勤求学的目的应该是要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图幸福。他上学时为历史书上的《辛丑条约》《南京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愤慨不已,他为国民党一次次央求美国帮助瞋目扼腕,他为这片饱经战乱、烽鼓不息、满目疮痍的大地悲不自胜。恰逢共产党进校宣传,他深受“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民族复兴、建立新中国”信念的鼓舞,投身到火热的爱国事业中。他入党是在解放前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如果被国民党发现共产党员的身份,是要被拉出去枪毙的,但是他毫不畏惧,“奋斗,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甚至是我的性命,这就是我的入党初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还是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当时的坚毅与热血。
赤忱爱国,艰苦科教铸大师
史维祥在交通大学毕业后,祖国百废俱兴,亟待培养自己的专家。肩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他踏上前往苏联的4年留学道路。他回忆道,“我们在苏联需要准备副博士论文,我们每天都做到很晚,每天晚上12点,很累的,记得当时住在三楼,晚上上楼都很困难。但是想到我们在外面一年国家要掏很多钱,我们担子很重,压力很大,一天到晚拼命地学,国家培养我们很不容易。”正是在这种对祖国人民负责的思想下,史老以超常的毅力和决心,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完成副博士论文,最终顺利从苏联学成归国。
从苏联归国时是1960年,听说交大已经西迁大西北,史维祥放弃去上海工作的机会,毅然服从中央的号召,和老教授一起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到远居内陆的西安任教。说起这一段历史,他不禁感叹道,“既然是中央的号召,我们义无反顾。总之,这个西迁,我感觉很了不起。”来到西安之后,中苏关系交恶,为了祖国科学事业的稳步发展,他便和老教授们一起商量培养研究生。60年至今,他共培养40多位研究生。他门下的第一个研究生还是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的图书馆馆长。
“我后来啊,还担任了全国流体传动控制学会的会长。去各个学校交流,搞科学研究。”他一语带过,但是我们当时听到这句话时感触很深。史维祥老先生扎根于大西北,将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地投入到建设大西北的伟大事业当中,用一生给我们青年人诠释什么是真正的初心不改、爱国奋斗。
殷切希冀,寄语青年扬斗志
史维祥自1990年退休后,仍“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直关心交大,关心西北,关心国家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史维祥牵头组织十五位老教授一起学习。他“感到中央的领导是非常正确的。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真正富强起来,国家前途大有希望,我们很兴奋,就一起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表达表达我们的体会,表达表达我们对国家的信心。”
在创新港建成之后,史维祥参观了创新港,他说:“我对创新港给予很大的希望。因为我们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直播的初心,从上海迁到西安来就是为了开发西部,创新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认为,创新港的建设是交大的一大壮举,是全新的开始,也是全新的挑战。他指出,交大人应该把握住创新港建设机遇,一鼓作气将学校建设好。
“作为青年新一代,要牢记历史,发奋图强,建设我们的祖国,让中国在世界上有更大的立足之地。你们现在有一个好的基础,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中国也变得很强大了,发展速度很快。我们之前解决了温饱问题,建成了小康,但离共产主义还差得远呢!建成现代化强国,你们年轻人,尤其是接受了高等学校教育的年轻人是国家的希望,我们老一辈已经打下了基础,需要你们新一代更加努力,建设一个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通过与史老的交谈,我们不仅看到了老一辈西迁人为祖国建设事业做出的贡献,更在一字一句之间感受到油然而生的爱国爱党之情,激励着我们满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承担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