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万卷浩繁,良师开卷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是老师用他们的言传身教,为学生带来知识与希望。
我们的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贺鹏程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位好导师。不管是在学术探讨时还是在日常交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贺老师的宽厚儒雅与为师者的责任心。
回想起几年前,我们刚来到课题组。那时候实验室刚组建起来,资源也十分匮乏。由于缺少肿瘤耐药细胞系,我们的研究一度陷入困境。组会上,我们带着满腹无奈告诉贺老师:实验室缺少肿瘤耐药细胞系,无法继续实验。贺老师听完,安慰我们别着急,然后说他去打听打听。他的语气很轻松,仿佛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过了一段时间,当我们以为贺老师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时,他却突然告诉我们:细胞系要到了。他去上海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后四处打听,终于帮我们借到了细胞。
记得那是个冬天,贺老师把这些细胞装在一个50毫升的离心管里,小心翼翼地揣进了自己的羽绒服口袋里,护着它们从上海回到了西安。当贺老师把它们交给我们时,我们的心里满是感激与敬佩。那个不起眼的小小离心管,承载着的不仅仅是研究的希望,更是贺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与支持。
在临床工作中,贺老师特别重视教学查房。由于血液科收治的患者病程都相对复杂,贺老师会在查房前提前询问负责医生,确定教学查房的患者并认真准备,除了翻阅病历,他还会亲自到患者床边问诊。等到周四早上教学查房时,贺老师带上我们到患者床边问诊、查体,同我们一起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
在教学中,他尤其注重因材施教,常会深入地和我们交谈,了解每个人的擅长和兴趣点,从身边的病例,讲到最新的临床科研进展,引导我们挖掘出适合自己的课题。
我们很多的临床知识以及行医规范,都是在跟贺老师查房时学到的。
记得有一名25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男性患者,在移植后出现了出血性膀胱炎等一系列并发症。患者一直很焦虑。贺老师得知后,一面安慰患者,一面耐心地为他逐一讲解移植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目前的应对措施。
患者听后安心了,最终他的并发症得到控制,好转出院。我们也懂得了医生不仅需要有精湛的医术,能缓解患者的痛苦,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教学查房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提炼患者的临床特点,如何鉴别、分析疾病,如何从临床中挖掘科研问题。这样的临床教学查房,既开阔了我们的临床思维,又让我们体会到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全面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在贺老师看来,学生时代的生活应该是快乐的,尽管有些时候在科研的道路上会遇到困难,但是克服困难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我们眼中,贺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益友。他与学生间建立的情谊,不仅仅限于学术上的指导,更是一种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情感纽带。
如今我们也即将踏上工作的岗位,成为一名医者与教师。万里梦海浩瀚,最初由良师开卷,今后,我们也将持续传递贺老师严谨治学的精神和率先垂范的担当。
(贺鹏程教授系2023年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
原文刊登于9月11日《健康报》05版
报道链接:
https://faxing.jkb.com.cn/home/index/menu.html?goods=1&item=944322&page=1390536567&name=j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