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共家国】“色彩的可能”社会实践团队:以爱之名,为乡村“上色”
为了支持国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7月19日至28日,西安交通大学“色彩的可能”社会实践团队师生共15人到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乡村振兴“创造坊”暨乡村夏令营实践活动,活动共分为乡村夏令营、综合调研以及景观设计实践三个部分。
留住原色:以乡村非遗工艺继承传统文化
7月19日至21日,团队成员在西岔河镇中心小学进行为期3天的乡村夏令营活动,课程内容从中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入手,同时让孩子们动手实践,参与到非遗工艺的制作过程中。以“非遗进校园,传统我继承”为主题,涵盖了包括传统文化中的色彩、植物拓染、传统扎染、秦腔面谱等课程。
孩子们听讲时流露出求知若渴的眼神、动手探索时展现出的创造力和活动时不自觉洋溢的笑容,让同学们倍感欣慰,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三下乡”活动对于乡村发展的支持。
提升明度:让乡村在调研中展现鲜明特色
7月22日至24日,“色彩的可能”三下乡活动团队分别对佛坪县的非遗竹编工艺、当地特色建筑和当地居民的医疗卫生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实地考察和调研。
收集、归纳手工艺人的日常故事和工艺制作中的技术难题是竹编组的任务,在与县政府的深度合作中,同学们发掘、激活、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推动建设有底蕴、有内涵的文化新乡;建筑组重点发掘、提取佛坪民居建筑中的文化符号,并借助科技将其与小红书苑的场地设计、氛围营造融会贯通,让乡村的鲜明“性格”留存于“骨血”之中;来自医学部的蒋嘉琪和李沁笑在佛坪多个地区进行街采,了解当地居民对佛坪医疗条件的认可与满意度,直击医疗“痛点”与“病根”。
“调和色调”:为乡村融汇时代符号设计景观
7月25日至28日,团队中12名建筑系专业成员在充分利用专业背景的条件下,通过前期对于佛坪文化元素的调研,在小红书苑的支持下,进行佛坪文化墙绘与景观装置设计,助力其旅游业发展。
整体墙绘和实践成果展
团队成员手工编制搭建的景观亭全貌
关家仪、王一涵作为墙绘主创团队,运用建筑学知识,结合当地特色,为小红书苑绘制了墙绘图案,设计搭建了一系列节点景观。佛坪文化墙绘图案中包含了大熊猫、山茱萸、红豆杉等物象,多为当地特有的国家级保护动植物。景观亭的搭建材料选用了在调研中传统竹编技艺制成的片材,由梁嘉琪、刘志豪成员带领同学们全程手工编制,最终落成了一个具有通透感的围合式景观亭。极具通透感的围合式景观亭由竹编技艺制成的片材搭建,在一次次手工编制的过程中,同学们凝入对佛坪的记忆、情感与期待,以调和的方式留存传统印记、融汇时代符号。
回望群山,阳光透过云雾,佛坪正在光芒照耀下熠熠生辉,这座深山里的小城,保留着朴素的原色,也在传统与时代的融汇中寻找着更多色彩的可能。“色彩的可能”团队以爱之名,联合政府、企业为乡村“上色”,为乡村、村民赋予“调色师”身份,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