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直播

图片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人才培养系列报道>正文
人才培养系列报道

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直播人才培养系列报道:人文学院扎实推进学业导师制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1-10-21 15:50 浏览量:

 今年7月,继人文学院首批17名学业导师指导的2007级本科生全部顺利毕业后,第二期学业导师选聘工作拉开帷幕,33名符合需求的教师主动申报,最终有4名教师因选择的学生人数不足而落选,这让他们颇感失落。

人文学院目前共有976名本科生。为更好地推进书院制建设,学院从2008年开始实施“学业导师制”计划,并于2009年上半年,与崇实书院联合落实和推进此项工作,通过聘请院内教授、专家和部分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学业导师,结合专业实际加强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认识社会。

历经3年时间,“学业导师制”从最初的摸索期慢慢走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

     
                            人文学院为教师颁发学业导师聘书

     
                 在学业导师指导下学生自编自演自导莎翁戏剧《仲夏夜之梦》

                              健全工作体制
明确导师职责

为有效推进学业导师制工作,人文学院成立了学业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业导师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评价以及材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等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规定。

首先,明确了学业导师职责。“学业导师制”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实施,每名学业导师指导两组学生,每组6至8人。学业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更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心理、考研及就业。其次,设计了分学期学业导师工作项目,明确每个学期应进行的重点工作。此外,规定了学业导师工作时限,要求学业导师每月指导学生的工作时数不得少于4学时,可采取多种工作形式,既可以是集体的,也可是单独的,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

人文学院副院长、学业总指导黎荔介绍说:“第一学期重点是大学生活的适应及学习方法的转变,第二学期侧重指导学生开始选修素质教育类课程、参加社会工作,第四学期开始社会考证等等,有步骤地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

学业导师的选聘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先由学院根据聘任需求向书院提供学业导师候选人,再由学生自主选择,如有候选教师无人选择或是选择的人数太少,则由学院进行调整。

学院还确定了学业导师“三年一贯制”。即从大二开始选择导师,在本科期间贯穿到底,除非特殊情况中间不再调整。这样一来,就把一些重要的教学项目责任落实到导师身上,比如学期论文、毕业论文开题、实习指导、考研指导等,既便于减轻以后这些环节组织落实的工作量,更易于考核导师的工作业绩。

建立考评体系工作落到实处

为加强对学业导师的管理和考评,每年11月中旬,学业导师都要将一年来的指导小结和资料图片上报学业总指导,然后由书院组织学生按照《崇实书院学业导师评分办法》对学业导师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通报给学院。在11月下旬召开的学业导师工作交流表彰会上,对成效显著的“优秀学业导师”进行表彰奖励。

在第一期学业指导工作中,专门印制了学业导师工作纪录,每名学生一册,存放于导师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学生“个人信息表”,便于导师了解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二是针对学期的“学业状态完成表”,如在专业中的排名、参加的社会工作、社会考证、入党申请、选课情况等,每学期各有不同的设计,便于导师了解学生入校以来的发展轨迹;三是“学业导师工作记录表”,要求每次指导都要有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学生签名及教师签名等,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实行学业导师制以来,绝大部分学院教师作风严谨,态度认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真正履行了导师职责。在第一期学业导师的年终学生评价中,有3名教师获评“最受欢迎学业导师”,其余学业导师除1人外全部被评为优秀。

“最受学生欢迎学业导师”之一的中文系副教授张弓长老师在工作交流表彰会上谈到,学业导师是连接学院与书院的铺路石,一名好的学业导师,对学生仅有责任是不够的,还需要深深地爱学生,不爱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爱与责任,才是师德之魂。传统师生关系的异化,使师生彼此的角色及身份迷失,学业导师制让师生关系重回本真,师生彼此激励,平等对话,这才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建立“导学”关系提升学生软实力

学业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一种辅助制度,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教育过程,以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崇实书院的一名学业导师,我为自己设定的角色就是以主动的课下互动方式担任起本科生学业的‘领航员’和‘护航员’。”黎荔说到。

“我们希望做到学生8小时课堂学习之外的软实力提高。人文学院通过设立导师制,不定期为学生做生活,学业,心理,就业等全方位的辅导。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做人、处事方面明显改善,软实力得到真正提高,更能适应社会。”黎荔解释说,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又大多为独生子女,很多想法不成熟,加之社会阅历少,对生活、学业、就业等问题准备不足,无从选择。而目前大学的教育主要重心仍放在学业教育上,忽略了学生的素养,心理,就业等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在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后对现实环境难以适应,而学业导师制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

由于学院在学业导师的选择上注重对应专业,老师和同学们都对学业导师制的效果给予了积极评价。教师普遍反映学业导师制可以将教书和育人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们普遍为,在课堂外,见到的是课堂上系统授课较为严肃的老师的另一面,将精英思想进行通俗搬运的生活化、亲切轻松的另外一面,有效实现了课内外沟通,延伸了教学效果,在与导师的交流过程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对国内外众多学术上的问题也有了初步了解,激发了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自主性。

工作形式多样广受学生欢迎

在人文学院,学业导师们通过面谈、电话、电子邮件、QQ群聊天等多种形式与学生沟通联系,组织各项活动,可谓“煞费苦心”。

中文系胡有笋老师特意做了这样的规划:第一次为集中指导,引导大家畅谈大学的目标和计划,然后给出个人总体建议;第二次介绍大学丰富多采的生活内容和个人成长的关系,提醒同学加强在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提升;第三次与学生交流基础专业课和公共课学习的方法和经验;第四次介绍英语、计算机的学习经验以及对未来就业的影响;第五次讲解如何进行期末考试复习等。在集中指导之外,胡有笋老师还针对于不同学生,因人而异地进一步指导。

学业导师们还注重施行渐进式引导。大学学习知识内容的领域广泛决定了大学学习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如何合理地计划好四年的学习生活,对于将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层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采取渐进式的指导原则,引导学生们对于学习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各个回应,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翻开学业导师们的工作总结,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眼前:书法系王劲老师带领学生参观黄宾虹书画展,艺术系杨建雄老师组织同学考察热贡吾同下寺唐卡绘制,中文系翟杨莉老师为学生做就业指导和考研指导,社会系老师贾宝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等。特别是艺术系张帆老师,自掏2万元经费,成功组织学生排演话剧《仲夏夜之梦》,为学生们提供了难得的自我展现的舞台。

“上学期导师带我们去纺织城参观电影节,请来了几个美国导演为我们讲解独立电影,让我们大开眼界。”中文系81班一位同学说:“真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能够学习更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完善导师制度未来任重道远

“学院计划健全导师制度,导师聘任要组织申报、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形成一种竞争机制,并加强对导师的考核,期末评选优秀学业导师,调动导师们的积极性。”

黎荔介绍说,老师们的积极性非常高,许多教授、副教授都活跃在仲英书院、文治书院、宗濂书院的通识导师工作岗位之上,推出了广受学生欢迎的人文系列讲座。

人文学院将教师提交的工作总结及相关活动图片进行资料汇编,至今已整理出两本图文并茂的学业导师工作年鉴,既完成了工作经验方法的探讨梳理,又强化了学业导师团队这个纽带,在学业导师中产生互相比拼、你追我赶的进取向上的工作氛围。

学业导师制承载着导师们“欲栽大木柱长天”的育人梦想,同时又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格和未来的发展。因此,不少导师和学生纷纷为学业导师制发展献计献策:翟杨莉老师提出希望将多媒体工作坊与学生等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中文系一位同学建议:进一步丰富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形式。还有同学建议:应更多地走出校门,走出课本,多举办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像这样的建议还有很多很多。

“学业导师制发展任重道远,老师和同学们都抱有很大的期望。”黎荔满怀希望地说:“书院导师制已慢慢走上正轨,随着各项制度的健全和资金保障到位,学业导师制度一定会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奠基石。希望学业导师制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样一个梦想,那就是:回归教育本真,育人重于教书。”



文字:纪梦然 通讯社 杨威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