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直播

图片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中国文化报】关于人工智能作诗的思考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02-29 09:06 浏览量:

人工智能“华七”IP形象

东亭诗社人工智能作诗研发团队学习会

春节期间,西安交通大学东亭诗社指导老师金中教授给我发来一本由他主编、东亭诗社同学参与编辑的人工智能诗词集《看有新诗带醉来》。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直播团队研发的这位人工智能“诗人”,被命名为“华七”。

细读“华七”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久远沉香,也感受到新兴科技的时代魅力。这些诗词有的其实很幼稚,比如机器写出的“去国身如梦,思家眼欲聋”,“聋”和“眼”的搭配显然是错乱的。但是,诗词集里也有不少隽永清雅的亮眼之作,其精巧外观和绵密质地,令我顿生惊叹之情。

比如:

日照香炉生紫烟,更登天柱看飞泉。

九峰绝顶无人到,俯视沧溟一点圆。

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举。这些格律圆熟、风格古雅的作品,确实让我刮目相看。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直播的“华七”,也包括此前清华大学开发的“九歌”,以及流行于网络的“稻香老农”“少女小冰”等人工智能“诗人”们,让我感受到“科学+人文”的艺术远景和文化形态,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创作的这些作品,至少给当代文学带来以下四点美学嬗变:

1.打破语言疆界。机器人把不同维度的古今诗人放在同一个层级进行审美提炼,用大数据的方式,从语言、意象甚至观念、技巧等方面,简单粗暴地直接开掘出流年深处蛰伏的美感意蕴,解析和梳理出沉潜久远的艺术秘密。

2.再造心智灵境。机器人吸取人类思想宝库中最成熟的精华部分进行突破性的拆解和修补,重新实现一个元宇宙范畴的虚拟成果。这种穿越时空的大胆拆迁挪移,实际是一种工具性的思维觉悟和精神交流。被唤醒的古老经验置身于深刻玄奥的思想背景和智性空间之中,进而超越蒙昧和时空局限,更好地达成自我的审美观照,确立物化生态中的艺术坐标。

3.保持审美定力。通过人工智能的冷静分析,可以帮助人类轻松解决那些需要推敲和苦吟的语言焦虑,从而淬炼出技法层面上的提升和飞跃。那些情感片段的精细拼接,那些细节画面的熟练连缀,让一篇简单的文字产品迅速实现共性上的精益求精和个性上的千姿百态。

4.迅传情感密码。人工智能吸纳同一频率振动的心灵引力,其有效文本和精确表达让我们在蓦然回首之间,恰到好处地找见那灯火阑珊处叠印的心灵倩影。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炎凉兴衰,都能迅速寻找和传递出熟悉的感觉底色和显明的情感密码。

……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是以海量的知识信息为经验基础进行建构的,并不来源于真实的情境触发和在场感悟,也不受素材控制和外界制约。其强大的典籍背景和深厚的语言积淀,远远超过当代人的脑力储备和生命潜能。而其所展示的新奇创作生态,也使人们对数字化时代的文学面貌更多了一种创新想象和审美思考。

谈论人工智能作诗,我进而想起苏轼的一首诗:

堆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谁知圣人意,不尽书籍中。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

机器人作诗的长处在于“攻之如蠹虫”式的知识积累,但是却无法超越“谁知圣人意,不尽书籍中”的客观规律。圣贤的智慧和经验并不全部体现在书本的死文字里,就如乐曲并不存在琴弦上,已经完成的器物上也寻不到制作时的灵感影踪。倘若只专注书本上的原始积累,而不加入实践中的体悟和发现,就只能是僵化的重复和繁琐的模仿。真正代表时代水准的大作品、好作品,是无法通过这种“死读书”的创作模式就能实现的。发生学视域的文学写作,也确实无法通过放任式的对应模仿而抵达气象的心灵秘境。

有位叫荣格的外国理论家提出一种“原型”理论,说是前人作品中的情感“原型”和艺术“母题”,对后世文人有着“笼罩性的渗透”。这是一种需要正视的现象,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象,千百年来就在历代诗人的作品中显性或隐性地流转。但是一位真正的划时代诗人,总有勇气和才气突破这种“原型”沿袭和“母题”因袭,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新路。

计算机程序设计所呈现的AI诗作,和人类作诗行为是有着本质差异的。我认为,人类作诗至少有以下五点优势,是“华七”们的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第一点是他者视角。古代哲人早就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诗人们通过相互探讨和交流,可以采用他者视角来审视自己的作品,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思考作品的进退得失,评判作品的高下成败。这种他者视角,是人工智能无法做到的。

第二点是文学自觉。从原生的写作状态飞跃到自觉的诗性思维,意味着增加了情感的厚度、思考的宽度和思辨的深度。对创作的更大的热情和对个人的清醒思考,对批评和理论的热情关注,对题材的开拓和家国情怀的担当意识,对陈词滥调的厌恶和对创作技巧、语言辞藻等的革新热情等方面,都需要创作者具有自觉的自我审视和自主追求。

第三点是提升空间。人类在创作中借助不断修改和完善,可以更好地展示性灵风采,不断获得新起点上的新境界。而机器创作的作品作为单独个体来说,则都是一次性的、固定成型的,无法实现活态提升和增量完善的嬗变愿景。

第四点就是审美个性。艺术创作上要追求数学概率论之外的独特个性,而人工智能创作更多地体现了“转益多师是汝师”的形态,体现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氛围,却无法展示“一枝红杏出墙来”般的鲜明个性和原创风格。

第五点就是鲜活语态。生动的时代风云和现场感,活泼的时代语言和生活口语,为诗词带来新气韵和新格调。而内容贫乏、情感寡淡、气格卑弱的作品,尽管纤巧精致,“适足彰其小智小慧”,却无法做到“镂出肺肠”的心理刻画,无法产生“勃然生动”的情感效果,无法展示“跃然目前”的时代特征。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内部的知识储备和外部的程序手段,轻松复制古人的诗意和诗境,然而当代诗人的存在意义,则只能是在现实的人间烟火中采撷心花和挥洒真情。我带着欣赏的目光阅读人工智能作品,同时在赞赏和感叹之外,也颇有扪心自问的感慨和三省吾身的反思:绝不能作隔年复制的李白、杜甫,而只能做见贤思齐的当代诗人啊。

文字:高昌
图片:金中
编辑:徐琛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