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讲坛:永远的苏东坡
4月4日晚,“学而”讲坛第319期在主楼A204开讲。众所周知,苏东坡一生涉猎众多领域,影响很多方面,此次讲座莫砺锋教授选取一个切入点,从六个方面,详略得当、生动形象的阐述了苏东坡的意义和影响。此次活动由人文学院、教务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崇实书院学生会协办。
这场讲座举办于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主持人黎荔教授在开始之前说:“这是一次冒险,原本以为来的人会非常少。”可是从座无虚席的场面和阵阵热烈掌声来看,这次冒险是成功的。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内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堪称千古独步,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没有第二个人可以与他并驾齐驱。在古文方面,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最杰出的古文家之一。在诗歌方面,苏轼在北宋诗坛上与黄庭坚齐名,在整个宋代则与陆游齐名,堪称宋代最大的诗人。在词的方面,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宋词最高成就的代表。在书法方面,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在绘画方面,苏轼的墨竹及枯木怪石在绘画史上享有盛名,他还是文人画的开创者。
讲座开始莫教授讲到:苏东坡一生成就遍布很多方面,只能选取一个切入点来讲,那就是他人生的三分之二,44岁那一年。那一年,在太湖南岸的一艘船上,苏东坡被官兵作为政治犯拘捕,押解回京。有那么一刹那,苏东坡想过投河,当然很快回心转意。假设,当时苏东坡真的一时想不开,对他本人,就是少了一段生命;可是,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史影响是巨大的。《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一千多首古文消失、一千多首诗消失、一千多首词消失、一千多副药方消失、众多书法、画、警句格言消失、苏堤消失、东坡肉消失……这个人一生的贡献何等之大。
距离我们900多年的苏东坡虽然逝世了,可是他的意义没有消失。他的很多人生态度,对我们还是有很多重要的影响。莫教授从六个方面进行阐释。
北宋后期的政治家
北宋最大的政治事件是“新、旧党派之争”,分别是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派,主张“变法”;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派反对“变法”。苏东坡属于旧党派,但是很多政见与司马光也不相同。他认为“新法”也有正确的地方,因此得罪了两派的人。这也正体现了他政治方面的高风亮节,发表政见,从事实出发。
政绩卓著
他所在之地,每一个措施都追求长远的利益。他在徐州之时,遇上30多年一次的洪灾,他没日没夜的带领老百姓抗洪,最后还求助禁军成功。来年春天,在他最多只能待三年的徐州,他竟然又带领百姓加固城堤,为百姓日后着想。阔别15年又回到自己喜爱的西湖,他发现西湖面积萎缩,了解到是因为天气温和和水草丰茂导致的,他组织割水草,挖淤泥,变废为宝,修苏堤。后来又让人建言献策保持西湖的面积。所以西湖能有今天的面积,很大原因在于苏东坡那颗造福百姓的心。
勤奋的天才
诗、词、文、书法造诣都是一流的,这些都是建立在他勤奋的基础上,年轻时候的苏东坡就是一边读书,一边抄写。在他流放到地方的时候,有一次,有位朋友去拜访他,书童通报之后,他好久才出来慌忙致歉,自己出来晚是因为还有一点功课没有做完,朋友很诧异,大文学家还要做功课。原来苏东坡是在抄写《汉书》,并且是第三遍抄写。
闻名天下的人
苏东坡虽然闻名天下,但是交朋友从不问地位和名声。所到之处,百姓听说他到来,都是奔走相告,无限欢乐。他是一个心系百姓,不高高在上的名人。
善于生活、热爱生活
苏东坡善于发现美感,全身心敞开怀抱,拥抱人生。他善于用普通菜做出佳肴。他喜欢吃河豚鱼,一次,百姓请他去家里吃河豚鱼,他在吃的过程中一言不发,吃完之后说了四个字“也值一死”。他欣赏和赞美的生活都是在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中见真意。
一生多坎坷
苏东坡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可自从23岁考入进士,不断受到妒忌、迫害、流放······一生坎坷。但是他豁达的态度,让后世之人知道,人生途中的风风雨雨、坎坷、挫折都会有,关键是采取什么态度,消极还是积极,苏东坡传递给我们的都是乐观向上的。
苏东坡距离我们已经900多年了,但他的艺术思想与成就,政治上的高风亮节,科学的政绩观,以及他在逆境中的淡定和处世态度,是一份丰富的精神遗产,对现今社会仍具启迪意义。
附莫砺锋教授简历:1984年10月在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任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社会研究”首席专家。